盡管如此,但正如《規劃》中所指出的,發展新能源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更是世界汽車的發展潮流,因此,即便1~11月乘用車行業負增長10.2%的困難情況之下,仍要堅持和創導這個發展方向。
《規劃》的發展愿景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新車(一般應指L2級別以上)銷量占分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則是指L4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這個目標,從現在的良好發展態勢來看,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要實現這個目標,涉及到三個層面。首先是整車制造供應商,其次是自動駕駛技術,最后是共享出行的服務提供商。可以這樣說,中國汽車產業經過30余年的大發展,已經建成了強大的工業體系,無論是智能制造設備、研發、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測試驗證等都足以支持《規劃》愿景2025年目標的實現;至于自動駕駛技術,實際就是智能網聯的汽車技術,是指搭載如攝像頭、雷達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聯技術,從而實現V2X的智能信息交互、共享,形成大數據與深度學習、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在這個領域國內與汽車行業相關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非上市)高科技獨角獸企業及BAT等多達數十家。他們與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一起已經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小規模的生產試用,未來發展可期;而共享出行服務則是將這些具有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能夠融合到社會的一種汽車消費方式變革的保證,也是交通行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具有關專家測算,這項舉措的實現,可降低人類出行成本4~10倍。如果95%的出行里程用自動駕駛的共享車來實現,就美國而言可省出1萬億美元的成本,堪比美軍阿富汗戰爭中消耗的7300億美元。
在《規劃》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2020年開始到2025年,用5年的時間實現《規劃》中的第一目標;第二階段到2035年,則實現高質量的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就目前而言,只要努力克服當前行業下行的困難,并鞏固已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良好勢頭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來源:久陵 乘聯會)
*本文作者系乘聯會專家,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